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方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主要措施)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方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主要措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

(中发[2015]10号)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方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主要措施)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现通知如下:现提出意见。

一、充分认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意义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和谐与否关系到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取得积极成效,全国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然而,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关系主体及其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劳动关系矛盾进入突出、多发时期。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一些地方拖欠农民工工资。损害职工利益的现象依然突出,集体停工、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艰巨繁重。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经济发展。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紧急任务。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做好工作。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员工权益,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发展,最大限度发挥和谐劳动关系要素,最大限度减少矛盾。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团结员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工作原理

——坚持以人为本。解决职工最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职工的根本权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依法建设。完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增强企业依法用工意识,提高职工依法维权能力,加强劳动保障执法监督和劳动争议调解,依法处理劳动关系矛盾。依法依规,将劳动关系建立、运行、监督、调解全过程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共建共享。协调处理好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的关系,调动劳动关系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企业与职工协商合作、机制共建、机制共建。共创利益,共享利益。

——坚持改革创新。要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出发,综合考虑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特点,不断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规律性,积极稳步推进中国特色劳动关系工作理论与实践。体制机制、机制方法创新。

(三)目标任务。加强调节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制度、机制和能力建设,加快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企业和职工参与、法制保障的工作体系,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劳动用工工作机制更加规范,员工工资合理增长,劳动条件不断改善,员工安全健康得到有效保障,社会保险全覆盖,人性化关怀日益加强,劳动关系矛盾得到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规范有序、公平合理、互惠互利、和谐稳定。

3、依法保障员工基本权益

(四)切实保障职工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健全落实工资支付规定,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工资保证金和拖欠工资应急周转金制度,探索建立拖欠工资保障金制度,落实建筑总承包企业拖欠工资责任制,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依法予以处罚。制定法律法规,确保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取工资。努力实现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

(五)切实保障员工休息休假权利。完善和落实国家有关员工工作时间、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周年纪念日、带薪年休假等规定,规范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审批管理,督促企业按照规定安排员工休息休假。法律。企业因生产经营需要安排职工延长工作时间的,应当与工会和职工协商,依法足额支付加班工资。加强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推动劳动定额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引导企业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保障职工休息权。

(六)切实保障职工劳动安全健康保障权利。加强劳动安全卫生执法监督,督促企业健全和落实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防护标准,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为企业提供安全生产保障。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劳动防护用品,按照国家规定对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员工进行岗前、岗中、岗下职业健康检查,加强对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