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杜甫李白求职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杜甫李白求职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李白都给谁写过自荐信?
裴旻。
《上安州裴长史书》,这是李白在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24岁时,为了求仕而写给当时安陆(今湖北安陆市)的长史裴旻的一封信。信中李白大肆夸赞自己的文才和剑术,希望能得到裴旻的引荐,但是没有成功。
为什么李白写的自荐信没有回应?
李太白何许人也,不仅写诗与众不同,哪怕是写封自荐信,也不肯规规矩矩的来。
李白自荐信开篇一段:“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一般而言,自荐信常常是有求于别人,故而给对方戴高帽子,这倒也正常,但对于自己,似乎应该谦虚、含蓄一点。然而李白这封自荐信,却完全将自己放在与对方平等的地位上,毫无掩饰地讲述自己的才华,太张扬了。
李白的散文?
李白没有以散文为主要创作领域的作品,但他的诗歌中有一些散文的元素。例如,他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就是一篇描述他与朋友在桃李园宴饮的散文,以表达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他的《与韩荆州书》也是一篇具有散文性质的求职信,表达了他对官场和自我认知的看法。
总的来说,李白的诗歌风格更具有代表性,他的散文作品相对较少。
李白最大的理想是什么?
我个人认李白的政治理想为: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都反映了他的这类思想。“济苍生”、“安社稷”。
我个人认为,从历史角度客观分析,李白也不是济世之才,当时当政者并不昏庸,也认为李白除了诗词文采最佳之外,并无治国理政之能,所以才“赐金放还”,让他自已在山水之间,继续释放他的诗华,由此才给后世留下了壮丽的诗篇。
李白是一个无理想,无信念无志气的浪荡公子。纵观李白的诗,李白既无报国之志,又无忧国之念,既无忧民之心,也无救民之语,热衷于酒,色,财,气,花,草,鱼,虫,沉迷于迎来送往,穷酸文人气十足,好在文字功底还不错,否则,是一个一文不值之人。
盛唐国力强盛,多数士人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佐君王,使天下大定,四海归一”为梦想。
李白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
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
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谢谢悟空问题!我对这个问题挺感兴趣的,觉得挺有意思。🌺🌺🌺🙏
一点个人的学习理解交流呵🙏
李白年轻时候的愿望是学长生不老炼丹术,热衷于此,“访道士不遇”。😄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
——这首诗虽然写“自爱名山”,也写的旅行“游山玩水”。“名山”这里是什么意涵我不得而知 ,不过“鲈鱼脍”的典故:“西晋八王之乱时,出仕洛阳的吴郡张翰以思念家乡的鲈鱼脍,莼菜羹为借口,远离了洛阳的是非之地。”(这段典故摘自百度)。
李白此行不为鲈鱼脍,由此看到李白“为朝廷服务”,这种对自己的理想,非常可贵和难得一种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在“行路难”的际遇,依然“不忘初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一次读书会,我接触到学习了一个解读,这个是李白在遇赦回江陵的途中,又接到了朝廷的任命而返回,当时李白心情非常爽,人逢喜事精神爽,脚下生风路轻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杜甫李白求职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杜甫李白求职信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