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中国汽车产业仍蕴藏着巨大机遇)

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中国汽车产业仍蕴藏着巨大机遇)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双方商定由苏联全面援助中国建设第一个载重汽车厂。1951年,吉林省长春市被选为新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的摇篮。1952年,一汽建立长春汽车技术学校——这便是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60多年来,学校几经变革,伴随一汽的诞生而诞生,伴随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而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培养体系逐渐健全,形成“全链对接、集群建设、个性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一链五群三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架构。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30多年前,李春明校长初入职场便走进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投身职业教育,心系职业教育,从三尺讲台的一名人民教师到负责全面工作的一校之长,聆听了学校的探索改革之声,见证了学校的创新发展之路。人才培养定位:服务全产业链1996年,是我国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年,国家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其中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自此,高等职业院校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开始登上教育舞台。在李春明校长看来,1996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高等职业教育是在职业教育的土壤上长成的,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征。作为首批进入国家28所高职示范院校行列的高职院校,学校应运而生,顺势而为,从零点起步到跨越发展,不变的是坚持服务汽车工业发展的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定位。面对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新形势,在职业教育同质化激烈竞争中,学校以培养高认知、高技能、高素养的“三高”职业化人才为培养目标,逐渐构建技能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完善技能人才培养学制教育链。尤其近几年,学校借助一汽集团等企业平台,建立广泛的信息网络渠道,实时把握产业发展动态。学校紧密结合汽车产业价值链和市场的人才需求,围绕专业建设、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关键问题开展科研立项。经过两年多的研究、规划与设计,学校“一链五群三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开始进入实践阶段。“一链五群”,即围绕一条汽车全产业链设置专业,面向汽车研发试制、汽车生产制造、汽车营销与服务等环节,建设了汽车工程、现代制造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汽车运用技术、汽车服务与贸易五大专业群。“三融通”即“校企融通、中外融通、职成融通”的创新发展新路径。为适应我国汽车产业对高端技术技能紧缺人才的特殊需求,学校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高职四年制专业。企业全程参与试点工作的规划与设计、人才培养的计划与实施、培养效果的跟踪与评价。这条人才培养新路径把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行业为纽带,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大力提高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对接度,满足了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使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工业职业人才摇篮”。专业建设格局:构建集群化为适应工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职业院校在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来设置和调整专业时,往往存在专业设置缺位、错位、滞后等问题。2012年,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汽车专业的设置出现这样一个困惑:面向汽车后市场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多达500余家,而面向汽车研发试制、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专业几乎空白。李春明校长介绍说,为满足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职业人才的需要,学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沿汽车全产业链设置专业,在全国首开了汽车造型技术、汽车试验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四个专业不仅填补了汽车产业链各环节职业人才培养的空白,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全国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同时,学校专业升级紧随产业升级,确保专业调整对产业的适应性。基于汽车研发领域中国品牌的打造、汽车生产制造领域的智能制造应用、汽车服务与贸易领域的衍生、共享经济发展等变化,学校相继增设了智能控制技术、汽车智能技术、工业工程技术、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等专业。学校根据产业链各核心环节发展状况与各专业特征规划组建专业群:为服务汽车研发试制环节,学校组建了汽车工程专业群;为精准对接生产制造环节的装备制造升级和智能化提升,学校组建了现代制造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专业群;面向不断拓展的汽车营销与服务环节,学校又组建了汽车运用技术和汽车服务与贸易专业群。每个专业群均由示范建设重点专业为引领。以专业群整合为依据,着力完善资源配置,以专业群发展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以专业群建设为基础,持续构建共享平台。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在专业探寻上创新了模式,深化了内涵。校企合作创新:融通式发展近几年,国家大力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再度成为职教热点关键词的当下,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经过多年探索并系统总结建设经验,早已形成校企融合、教培一体的办学特色。在李春明校长的阐述中,校企融合、国际水准、服务终身学习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标志,融通式发展是建设高水平院校的有效途径。学校的融通式创新发展包括三方面:校企融通、中外融通和职成融通。校企融通互利共赢。形成了师资融通、资源融通、文化融通的校企合作新路径。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使校园文化与企业先进文化进行融合与交流,弘扬工匠精神,激励学生成长成才。学校现有8个现代学徒制试点、56个校企联合人才培养项目,聘任了12位来自企业的中华技能状元、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等能工巧匠为客座长白山技能名师,年均课时总量3万多学时。企校共建了捷豹路虎、奥迪、东风本田、丰田、吉利等满足教学和企业培训、竞赛、技能鉴定等需要的实训基地43个。中外融通自成特色。通过理念融通、培养融通、人才融通,对接国际标准,借助国际企业引进来,伴随中国汽车产品走出去,使国际标准中国化,伴随中国产品走出去,使人才培养模式中国化。伴随汽车产业海外战略,培养国际化人才。由学校教师与德国专家共同开发的适应中国职教特点的《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SGAVE)项目课程大纲》已正式出版,已在全国SAGVE项目学校中使用。德国大众汽车高级师资培训认证中心建在学校,为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在华的企业以及合作院校培养培训师。学校与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合作,在开发汽车机电专业行业(企业)实习体系标准、推动汽车新能源项目发展、开发教具质量评价标准等方面开展合作。结合国内职业教育特点与英国捷豹路虎,德国大众、奥迪、保时捷、博世,法国米其林,日本丰田、本田等国外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等联合培养项目18个,并将成熟的合作模式推广至国内企业人才培养项目当中。与一汽集团进出口公司联合培养的40名毕业生走向丝绸之路上的巴基斯坦、伊朗、越南等国家。职成融通岗位成才。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融通,支持企业员工素质提升。职业教育与学历继续教育融通,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一汽集团将培训中心建在学校,建立了一整套培训运行管理体系和企业内训讲师的培养及评价体系。年均培训量8万人日,组织实施65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学校、企业、本科院校多方合作,共同开发了企业现场管理、汽车制造与装调技术、汽车机械制造技术等本科继续教育特色专业,在校生达5千人。同时面向企业班组长开展企业现场管理专业,共为一汽集团培养了4千多名生产一线班组长,毕业学员中有的获得国家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员工们将企业现场管理专业班组长班称为“班组长的黄埔军校”。学校还与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等合作开展在职人员的企业管理、车辆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学历教育,为企业员工特别是职业院校毕业生打通了职业发展学习的通道。多年来,学校坚持以服务就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服务汽车产业发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李春明校长的讲述中,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变与不变像一幕全国职教示范院校发展的缩影,印证了坚持服务发展,才能有为有位。抢抓机遇,敢为人先,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正面向“中国制造2025”,为服务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区域经济发展,继续伴随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助力打造汽车工业人才摇篮。

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中国汽车产业仍蕴藏着巨大机遇)